中国财经媒体缺失国际话语权

2024-09-01 15:58

  目前,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经济,但是中国却还没有出现全世界看好的企业,《中国企业家》总编辑牛文文认为,中国的这块土壤中没有成长起被全世界看好的企业,也没有被全世界接受的商业媒体。

  “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境。”牛文文说,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,经济发展的成就,商业进步和商业革新,并没有被中国的商业媒体作为主体在全球发布,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链上的一个遗憾。

  而中国财经媒体的做大战略,必须是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国际,争夺全球的话语权。

  中国商业高速发展的近二三十年来,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就。牛文文认为,正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抑制了全世界的通货膨胀,中国无疑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。

  但是,中国的形象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却是“血汗工厂”,中国的企业还被人认为是一个技术剽窃者。这是因为所有商业模式的报道,都是按西方人的哲学进行的。

  为什么造成这个问题,牛文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跟媒体有关,与中国商业媒体的发展慢于中国商业的发展有关。牛文文介绍,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跟其他商业媒体并非没有做过成为全球焦点的事情,但却没有获得国际的话语权。包括中海油事件、TCL收购事件、明基收购西门子事件等,都是中国媒体率先做出报道,但在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地,没有一家媒体会引用中国境内媒体的报道和消息,全部引用的报道。

  “我们做过的一些报道,《》和《华尔街日报》也在引用,但他们引用的是负面的。”牛文文说,实际上中国的媒体人做了很多努力,但并没有赢得国际的主流话语权。

  “不单是中国媒体没有话语权,在所有对中国商业进行总结梳理的链条上的机构都缺乏国际话语权。”牛文文说,这是一个很大的困境,我们有硬实力,却没有软实力,我们创造了世界的商业奇迹,但却失去了商业奇迹的话语权。

  《当代金融家》执行主编李中东介绍,导致中国财经媒体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多,包括媒体内部和外部的都有。“实际上说到底是经营的问题。”李中东说,对媒体来讲不管是仰视或者俯视的角度,都是经营带来的问题。

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,虽然面临种种问题,但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必须跟市场化程度联合在一起,市场化程度提高后,中国财经媒体的竞争力,包括为市场服务的公正性才会提高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,中国的财经媒体要想壮大,一定要用购并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扩张方式来实现,仅仅依靠自身发展会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。

  喻国明认为,从发展角度来说,20年中国财经媒体的内容表现,包括媒介自身的独立意识,专业意识的提升,非常明显,而中国记者的专业意识经过十多年市场的发展,明显有了独立判断和独立的操作意识。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。我们不能静态地与发达国家相比,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。”

下一篇:要闻_新华财经_新华网
上一篇:中国财经报道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